近半年
51000
44500
近1年
51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1000
44500
近1年
51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4月23日,第六届宝鸡钛博会盛大召开,作为钛产业领域的重要展会,吸引了众多行业领先企业参展。凤凰网陕西频道现场对话参展企业,聆听它们在钛材料研发、3D打印应用及产业布局的前沿动态。
西安赛隆:3D打印赋能 解锁钛合金应用新场景
作为西北有色金属研究院控股的高新技术企业,西安赛隆增材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自2013年成立以来,专注于电子束3D打印装备、等离子旋转电极雾化制粉装备及3D打印复杂金属构件的研发生产,此次带来了医疗、航空航天、汽车等领域的前沿成果。
医疗领域,赛隆展示了3D打印满板髋臼杯,基于Y150电子束3D打印设备,实现72小时内批量生产72件,兼具高效率与低成本优势;个性化钛合金植入物(材质TC4)则满足了精准医疗的定制化需求。航空航天领域,钛铝叶片打印技术突破了传统工艺中易开裂的难题,为航空发动机关键部件制造提供了新路径;汽车领域,展示了轻量化复杂构件,体现了3D打印复杂结构一体化成形的技术优势。
赛隆已经多次参与钛博会,团队观察到今年本地高校、科研院所及宝鸡钛产业集群企业的参与度显著提升。公司希望通过展会对接更多钛零件产品生产商,推广3D打印技术在钛产业链的应用,从原材料到终端构件形成闭环合作。团队人员说:“宝鸡作为‘中国钛谷’,工业氛围浓厚,产业链配套完善,此次参展不仅是技术展示,更是寻求与本地企业深度协同的契机。”
谈及行业趋势,团队人员认为,随着医疗个性化需求、航空航天轻量化要求及汽车新能源转型的加速,3D打印在钛合金领域的应用将从“单件定制”迈向“批量生产”,而材料研发与装备创新是核心驱动力。
宝鸡鑫诺:深耕钛材二十载 以技术革新开拓高端市场
宝鸡鑫诺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医疗、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近年来积极拓展3D打印、3C电子及穿戴设备市场,目前已在新三板挂牌,计划于2026-2027年冲刺科创板上市。公司以“全体系认证”为品质背书,涵盖国军标、ISO9001、ISO13485(医疗)、AS9100D(航空航天)等,成为国内少数具备全资质的钛材企业之一。
本次展会,鑫诺主推“200公斤以上大单重盘圆丝材”,涵盖TC4、纯钛、TB系列等牌号,成品规格可达170-180公斤。值得关注的是,公司2024年建设,2025年1月投产的国内首条高精度钛及钛合金棒丝材三辊连轧线,采用世界先进技术,解决了传统工艺中大单重轧制、材料性能、金相组织不均匀、温升控制难等问题,轧制精度、椭圆度及表面状态均优于行业标准,材料性能稳定性提升显著。目前可提供∅7.4-∅42mm黑皮盘圆及棒材的销售与来料加工,成品加工量控制在0.6-2.0mm,为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医疗、工业用棒、丝材等领域提供了关键原材料保障。
除现有产品矩阵,鑫诺计划后续介入TB13钛合金及镍基合金,进一步拓宽大单重盘圆丝材市场。展会现场,其以醒目的橘黄色展台差异化亮相,旨在通过视觉冲击传递“高品质、创新型”的企业形象,吸引了众多国内外客户驻足交流。公司表示,将依托钛博会平台,深化客户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助力我国高端钛材产业国产化进程。
抚顺特殊钢:厚积薄发 发力钛合金高端市场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特殊钢基地,以高端领域特殊钢生产制造为主,钛合金是其重要产品之一。此次参展,抚顺特殊钢带来了钛合金产品及宣传材料,希望与用户和行业深入交流,推广产品。其钛合金产品已深度介入国内航空、航天、舰船、医疗、交通等高端领域。公司与科研院所、高校紧密合作,不断开发新产品,以替代进口、解决“卡脖子”问题为使命。
从“十四五”初期至今,抚顺特殊钢在装备升级改造方面投入约50亿元,进行流程再造、品质提升和数字化、智能化建设,为产品质量、成本控制及市场拓展提供有力支撑。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公司专注中高端市场,服务高端领域,解决交付成本等问题。
抚顺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销售公司副总经理董树权表示,这是公司第一次参加钛博会,此次企业整体参展意义重大,旨在全面宣传抚顺特钢产品,让更多用户了解企业实力。他提到,抚顺特殊钢在特钢领域实力强劲,在钛合金领域也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研制生产钛合金,许多知名企业都有抚顺特殊钢援建的身影。2010年,公司重新布局钛合金业务,将其作为重要产品进行市场推广。
抚顺特殊钢技术装备国际领先,钛合金产品系列丰富,可生产40多个牌号,产品形状多样,基本覆盖市场需求规格,质量国内领先,可对标国际高端产品,是国产替代进口的首选材料。
从西安赛隆的3D打印应用突破,到宝鸡鑫诺的材料工艺革新,再到抚顺特殊钢的厚积薄发,第六届钛博会展现了我国钛产业从“原材料输出”向“高端制造”转型的强劲动能。这些企业的实践表明,技术深耕与场景拓展是破局关键,而展会平台则为产业链上下游搭建了高效沟通的桥梁。随着“双循环”战略推进及高端装备、新能源等领域需求的释放,钛产业有望迎来新一轮增长机遇,企业间的协同创新将成为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