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在航空航天的无垠苍穹、深海探测的幽暗海底,或是精密医疗的生命守护中,有一种材料凭借高强度、低密度、耐蚀性强的“硬核”实力脱颖而出,它就是钛及钛合金。然而,这位“材料优等生”也有自己的小烦恼——不耐磨、导电性差、可焊性不佳、耐高温性不足,这些短板让它在部分场景中难以充分施展才华。今天就带大家走进钛合金表面处理的世界,看看物理法、化学法、电化学法等“黑科技”如何为钛合金“升级赋能”。
一、表面氧化处理:给钛合金穿上“防护衣”
想要提升钛合金的表面性能,表面氧化处理是常用的“第一步”。根据工艺不同,它又分为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和微弧氧化法,每一种都有独特优势。
1. 化学氧化法:操作简单的“基础款防护”
这种方法就像给钛合金快速“涂一层保护剂”,操作十分简便。形成的氧化膜吸附能力不错,能当油漆的底层或中间层,让钛合金表面更耐用。不过,它的缺点也很明显——氧化膜比较薄,耐蚀性不够强,没法单独“扛大旗”,通常需要搭配其他处理工艺使用。
2. 电化学氧化法:性能更优的“进阶防护”
比起化学氧化法,电化学氧化法更“给力”。它形成的氧化膜更厚,耐蚀性大幅提升,还自带高温润滑性、粘着性和耐久性“buff”。工艺中用到的电源有直流、交流和脉冲三种,其中交流和脉冲电源“功力更强”,能做出比直流电源更厚的膜层。
3. 微弧氧化法:“强强联合”的“顶级防护”
如果说前两种是“常规操作”,那微弧氧化法就是“王炸级工艺”。它利用电化学作用让钛合金表面产生微小火花,在热化学、等离子体化学和电化学的“三重加持”下,让表面原位长出氧化膜。
这种工艺相当于把基体金属“烧结”成氧化物陶瓷,形成的氧化膜优势满满:膜层厚、孔隙率低,耐蚀性拉满;可操作性强,厚度想调就调;和基体结合得特别紧密,不容易脱落;硬度高到能抗磨,还能耐高温;而且操作简单效率高,对环境友好,特别适合自动化生产,在对性能要求高的领域超受欢迎!
二、表面化学沉积及电沉积:给钛合金“镀上强芯”
想给钛合金镀上其他金属或合金层?表面化学沉积及电沉积就能实现!流程得一步步来:脱脂→净化和粗化→侵蚀→活化及活性膜处理→化学镀、电镀或复合镀→热处理。
最大的难题在于,钛合金特别“爱氧化”——一碰到空气或水溶液,表面很快就会形成氧化膜,这给后续的镀覆工作添了不少麻烦,很容易导致镀覆层和基体“分家”(结合力差)。所以,“预处理”就成了关键中的关键,而预处理的核心是“活化成膜”。
经过脱脂、粗化、侵蚀后,必须对钛合金表面进行活性膜处理:先除掉表面的氧化膜,再形成一层和基体结合紧密、有活性的膜(比如氢化膜、氟化膜)。有了这层“桥梁”,后续的化学沉积或电沉积就能顺利进行,最终得到结合力超棒的镀覆层,让钛合金的性能更上一层楼。
三、表面电泳涂装:高效环保的“颜值与防护担当”
它的原理很有意思:利用外加电场,让悬浮在电泳液里的树脂、颜料等微粒“听话”地定向迁移,最后沉积在电极表面,整个过程包含电泳、电沉积、电渗、电解等步骤。
而且,它的优点一箩筐:效率高,能快速完成涂装;能耗低,符合节能需求;涂装质量好,表面均匀美观;安全又经济,还能替代部分电镀和污染大的涂装工艺,既环保又实用,在钛合金表面处理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
四、表面纳米化处理:给钛合金“注入纳米能量”
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表面纳米化处理成了钛合金性能升级的“新引擎”。通过在钛及钛合金表面做出一定厚度的纳米结构表层,就能让它的表面硬度、耐磨性、耐蚀性、延展性等性能“全面飙升”,还能提升光敏效应和高温稳定性。
实现纳米化的方法有很多,化学法、电化学法、物理法、机械法都能派上用场。其中,电化学纳米沉积法特别“亮眼”,能做出纳米单金属层、纳米合金层和纳米复合镀层。具体工艺又分为直流法、交流法、脉冲电沉积、复合电沉积等,选择多样。
不过要注意,钛及钛合金表面得先做适宜的纳米化前处理,才能进行纳米电沉积。最终能得到多种“高科技镀层”,比如镍、铜、金、银等单金属纳米晶,锌镍、镍铁等纳米合金,还有各种单金属或合金的纳米复合镀层,让钛合金在高精尖领域发挥更大作用。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