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提振通胀的重要抓手。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5年7月CPI同比持平,距2%的通胀目标仍有较大距离;PPI同比下跌3.6%,已连续34个月处于负区间。宏观层面亟需政策发力以对抗通缩压力。在此背景下,“反内卷”通过遏制行业低价无序竞争、淘汰落后产能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举措,有望直接推动工业品价格回升,进而对PPI形成有效拉动,同时,CPI也有望通过PPI的成本传导实现温和上涨。
为什么要重视化工?第一,能源化工对PPI传导作用显著。能源化工领域在PPI构成中的权重高达25%-30%,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整体工业品通胀水平。当前PPI持续负增长(2025年7月同比-3.6%),能源化工品价格的回升或是本轮提振通胀水平的关键抓手之一。第二,行业盈利承压倒逼反内卷诉求强化。近年来化工行业面临产品价格走弱和产能利用率下滑的双重压力,企业利润空间持续收窄。2024化工亏损企业占比已接近1/4,2025H1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利润总额同比再降9.0%。在普遍性亏损背景下,通过政策引导淘汰低效产能、遏制低价无序竞争已成为行业共识。第三,供需格局改善与估值弹性空间显现。从周期视角,本轮化工产能扩张已步入尾声,行业资本开支、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同比增速分别在2021、2022、2023年出现向下拐点;需求端在政策支持地产企稳、雅下水电工程启动以及中美关税阶段缓和的背景下,有望逐步修复。现阶段化工行业PB为2.0,处于近十年底部区间,在反内卷政策大背景下,股价或领先基本面走出周期底部,具备充分的向上弹性空间。
化工反内卷可能存在的两种路径:主动与被动
主动型:行业自律助力长期发展。近年来,面对产品供需宽松与价格下行压力影响,涤纶长丝、三氯蔗糖等子行业曾尝试通过供给侧协同机制进而改善产品盈利。然而在行业自律机制建设过程中,由于个体成本差异与市场份额分歧等因素,企业协同效果仍待加强。在本轮反内卷政策大背景下,行业协会与国家层面有望进一步发挥作用,引导行业自律共识与协同信心强化。我们发现,这类子行业普遍具备高集中度(行业玩家少、协同阻力小)、高开工率(闲置产能有限,负荷调节可快速影响供需)、低盈利水平(企业微利或亏损下挺价意愿强烈)等特征。我们在统计的51种重点化工品中基于上述框架进行筛选,符合相关特征的涤纶长丝、聚酯瓶片、氨纶、聚氨酯、三氯蔗糖、味精/氨基酸、有机硅、草铵膦等领域有望率先通过行业自律实现反内卷,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关注:①涤纶长丝:桐昆股份、新凤鸣;②聚酯瓶片:三房巷、万凯新材、荣盛石化、恒逸石化、华润材料;③氨纶:华峰化学、新乡化纤、泰和新材;④聚氨酯:万华化学、沧州大化;⑤三氯蔗糖:金禾实业;⑥味精/赖氨酸:梅花生物、阜丰集团;⑦有机硅:新安股份、东岳硅材、兴发集团、三友化工;⑧草铵膦:利尔化学、利民股份等。
被动型:政策驱动行业格局改善。除行业自律外,政策端的调控亦是化工行业破除内卷与优化竞争格局的关键路径之一。基于历史供给侧改革经验,政策框架或以“存量优化+增量严控”双轨机制下进行。存量端:通过淘汰老旧装置(如2023-2025年山东预计淘汰炼能约1300万吨)、强化环保能效约束(如VOCs排放总量较“十三五”降10%以上)、推行农药登记证制度等刚性措施倒逼落后产能退出;增量端:严控项目审批(新建炼化项目需纳入国家布局方案)、规范地方招商(禁止为过剩行业违规供地授信),建立产能等量/减量置换原则等。但无论针对存量还是增量,我们认为实施“一刀切”政策的可能性都较低,更现实的路径是通过技术升级、装置改造与产能置换等手段,促使成本曲线尾部的中小企业主动退出,最终实现从劣能出清到龙头溢价的格局升级。政策敏感型行业的龙头企业具备较强的底部配置价值。建议关注:①纯碱(老旧产能占比36%、企业盈利底部、氨碱法高污染):博源化工;②PVC(企业亏损、高污染、高能耗):中泰化学、新疆天业、君正集团、氯碱化工;③黄磷(高污染、高能耗):兴发集团、云图控股;④钛白粉(老旧产能占比22%、企业亏损):龙佰集团;⑤农药(“一证一品”政策):扬农化工、润丰股份、湖南海利、江山股份;⑥石化(炼油20年以上产能占比40%):恒力石化、荣盛石化、恒逸石化、东方盛虹;另外则是技术改造等催化出的对化工工程与设备服务的需求,关注:中石化炼化工程、三维化学、博隆技术等。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扩产超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等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