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市场在多重因素交织下呈现复杂分化格局。从聚酯产业链到钛白粉、环氧树脂等细分领域,价格波动既延续了2024年的供需失衡惯性,又因地缘政治、成本坍塌与政策调控催生新变数。数据显示,户内聚酯、双酚A、TMA等产品价格深度回调,跌幅超20%;而环氧氯丙烷、固体环氧树脂等则在成本推动与新兴需求支撑下逆势上涨。
趣涂料(趣涂网)通过梳理户外聚酯、户内聚酯、TMA等十大核心产品的价格走势,揭示其背后的成本传导、供需博弈与行业转型逻辑。
新戊二醇
2025年上半年,中国新戊二醇(NPG)市场经历剧烈波动,价格从1月的10658元/吨攀升至4月11731元/吨高点后急速下挫,6月跌至8810元/吨低点,整体呈现"冲顶-断崖-企稳"的三阶段走势。这一戏剧性变化折射出供需错配与成本坍塌的双重冲击,行业竞争格局加速重构。
1-4月价格累计上涨10.1%,4月达11731元/吨峰值。扬子巴斯夫、滨州沾化瑜凯等装置意外停车导致现货紧张,国产加氢法产品一度飙升至12000元/吨,创近两年新高。
原料异丁醛价格同步攀升(华东市场4月均价同比涨18%),叠加聚酯树脂行业备货需求,形成成本与需求双驱动。
5月单月暴跌16.1%(11731→9868元/吨),6月延续跌势至8810元/吨,较峰值回落24.9%。华东地区歧化法产品甚至击穿9000元/吨关口,最低报8600元/吨,逼近8500元/吨的成本线。
暴跌主因供需逆转:万华化学等新增产能释放,而下游粉末涂料需求萎缩(户内聚酯上半年价格跌21.4%),企业库存周期拉长至30天以上。
PTA
2025年上半年,精对苯二甲酸(PTA)市场价格呈现明显的“先跌后涨”走势,受成本端原油波动、供需矛盾及宏观政策多重因素影响,价格振幅达12%(1月4990.79元/吨至4月4439元/吨低点,6月反弹至5004.2元/吨)。
1月PTA价格受地缘政治推升油价影响短暂冲高至5033.95元/吨,但春节前后需求疲软叠加原油回调,价格连续三个月下行,4月触及4439元/吨的四年低点。这一阶段主要受终端聚酯需求不及预期、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及PX供应宽松拖累。
5-6月价格回升超10%,主要因成本端原油受OPEC+减产预期及夏季需求旺季支撑,PX价格走强;同时国内PTA装置集中检修,社会库存下降,供需短期改善。但反弹力度受制于聚酯行业高库存和加工费持续偏低(300-350元/吨)。
TGIC
2025年上半年,中国TGIC(异氰脲酸三缩水甘油酯)固化剂市场呈现震荡格局,价格从1月的24500元/吨微幅上探至3月25000元/吨高点后反降,6月收于25000元/吨,整体波动幅度仅500。与同期电子级TGIC(均价超40000元/吨)的高位运行相比,工业级TGIC受成本传导滞后和下游聚酯树脂需求分化影响,价格表现相对平稳。
1-3月价格从24500元/吨涨至25000元/吨,跌幅0.02%。尽管环氧氯丙烷(ECH)等原料价格1月上涨至8876元/吨,但聚酯树脂行业需求疲软(户内聚酯上半年跌21.4%)压制了TGIC提价空间。
5月价格探至24500元/吨年内低点后,5月快速反弹至25000元/吨,主因ECH成本推动(6月ECH均价9594元/吨,较年初涨8.1%)。
7月华惠化工等企业宣布调涨1500元/吨,带动市场均价回升至27000元/吨,但终端粉末涂料企业接受度有限,实际成交仍存议价空间。
TMA
2025年上半年,偏苯三酸酐(TMA)市场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价格跳水,从1月的50000元/吨断崖式下跌至6月的19950元/吨,跌幅高达60%,创下近五年最低水平。这一走势彻底逆转了2024年因全球供应短缺引发的暴涨行情,暴露出供需错配、成本塌陷与政策风险交织的行业困局。
年初价格维持在50000元/吨的历史高位,延续2024年因美国英力士7万吨产能关停导致的供应紧张格局,但下游抵触情绪已开始累积。
3月起价格跌破48000元/吨关键支撑位,4月受正丹股份等企业新产能释放影响,单月暴跌20%至40363元/吨,5月更因库存暴增压价出货,价格直逼25000元/吨。
6月价格下探19950元/吨,较2024年同期58000元/吨的峰值缩水66%,部分贸易商抛售库存加剧市场恐慌。
TMA主要下游粉末涂料、PVC增塑剂需求与地产强相关,2025年新开工面积同比下滑23%,直接导致采购量锐减。
欧盟对中国TMA加征15%反倾销税,前5月出口量同比下滑37%,马来西亚等新兴市场未能填补缺口。
正丹股份5万吨新产能于4月投产,常青科技等企业跟进扩产,国内有效产能从11万吨增至14万吨,而实际需求仅21.5万吨,供需缺口从2024年的6万吨缩至3万吨。
企业为消化库存竞相降价,6月行业开工率已降至58%。
原料偏三甲苯价格随原油波动,2025年上半年下跌28%,削弱TMA成本支撑。
一体化企业(如正丹股份)凭借垂直整合维持34.92%毛利率,但中小厂商普遍陷入亏损。
户外聚酯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户外聚酯市场呈现单边下行趋势,价格从1月的11000元/吨逐步下滑至6月的10200元/吨,累计跌幅达7.3%。这一走势与聚酯产业链整体弱势格局相符,主要受地缘政治、成本波动及下游需求疲软三重因素影响。
1月至3月,户外聚酯价格从11000元/吨跌至10500元/吨,跌幅4.5%。欧洲地缘局势紧张导致原油及PX价格波动,进而传导至PTA等聚酯原料市场。PTA现货均价上半年同比下滑12.17%,对聚酯成本支撑减弱。
春节后下游复工缓慢,建筑、交通等户外应用领域订单不足,叠加贸易摩擦影响,加剧价格下行压力。
4-5月价格稳定在10500元/吨,6月进一步探底至10200元/吨。尽管PX及PTA在二季度进入检修季,供应收紧推动加工利润修复,但聚酯下游需求疲软导致成本传导不畅,价格难以上涨。
户内聚酯
2025年上半年,中国户内聚酯市场呈现单边下行趋势,价格从1月的14000元/吨持续下滑至6月的11000元/吨,累计跌幅达21.4%,创近三年同期最大降幅。行业分析指出,这一走势主要受终端需求疲软、成本支撑不足及产能扩张三重压力影响。
1月至3月,户内聚酯价格从14000元/吨跌至13000元/吨,跌幅7.1%。春节后下游家电、纺织等行业复工缓慢,库存消化周期延长,导致需求端持续低迷。
同期,国际油价波动加剧,PTA作为关键原料价格震荡下行,1月中旬虽因地缘政治因素冲高至5300元/吨,但随后回落至4000元/吨区间,削弱聚酯成本支撑。
4-6月价格从12400元/吨进一步下探至11000元/吨,主因终端产品出口受贸易摩擦拖累,叠加国内聚酯产能扩张,加剧市场竞争。
PTA二季度均价维持在4800-5600元/吨低位,其余原料亦受原油供应宽松影响,难以对聚酯形成成本拉动。
环氧氯丙烷
2025年上半年,中国环氧氯丙烷(ECH)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再冲高"的波动走势,价格从1月的8876.32元/吨震荡攀升至6月的9592.5元/吨。这一走势与2024年的持续低迷形成鲜明对比(2024年全年降幅1.7%),反映出原料成本飙升与新兴领域需求增长的双重驱动。
1-2月价格从8876元/吨跳涨至9766元/吨,涨幅10.0%,主因甘油法原料供应紧张。甘油价格受生物柴油需求拉动,年初同比上涨23%,推动山东金生润等企业连续调价。
出口市场同步回暖,1-5月中国ECH出口量同比增长2.79%,印度等新兴市场订单增加。
3-5月价格在9284-9446元/吨区间波动,反映成本与需求的博弈。尽管丙烯价格走弱(山东市场6月丙烯价环比降5%),但青岛海湾等新增产能释放缓和了供应压力。
下游环氧树脂行业表现分化,固体树脂价格6月回升至13000元/吨,带动ECH需求边际改善。
6月末价格突破9594元/吨。原料端甘油供应紧张加剧,部分工厂订单售罄;丙烯价格同步走强,双重成本压力下低价货源消失。
双酚A
2025年上半年,双酚A市场延续了2024年的颓势,价格从1月的9484.21元/吨持续下滑至6月的8405元/吨,累计跌幅达11.4%,创下近三年新低。这一走势背后,是供需矛盾加剧、成本压力高企及产业链整体疲软的多重冲击。
1月上半月,受春节前备货需求及华东主力工厂挺价影响,价格一度回升至9484.21元/吨,但随后因河南、北京等地装置复产消息打压市场信心,价格快速回落至9360.53元/吨。
3月起,随着新产能释放(如山东某大型装置投产)及下游环氧树脂、PC行业开工率下降,双酚A库存压力凸显,5月价格跌破9000元/吨关口,6月进一步下探至8405元/吨,部分厂商报价甚至低至8200元/吨。
2025年上半年国内双酚A产能同比增加12%,而下游PC和环氧树脂需求仅增长3%,供需失衡导致厂商降价出货意愿强烈。
6月行业平均开工率降至65%,但库存仍处高位,部分企业通过检修减压(如华东工厂3月底集中检修)。
原料纯苯和酚酮价格上半年上涨15%,而双酚A价格下跌11%,行业亏损从1月的603元/吨扩大至6月的超千元/吨。
一体化企业(如利华益)通过产业链协同勉强维持利润,中小型工厂则面临生存危机。
环氧树脂和PC行业受终端家电、汽车市场低迷拖累,6月开工率分别下降16%和8%,对双酚A采购仅维持刚需。
出口市场受贸易壁垒限制,同比减少20%。
固体环氧树脂
2025年上半年,中国固体环氧树脂市场呈现"先扬后抑再回升"的波动走势,价格从1月的12600元/吨震荡攀升至6月的13000元/吨,整体涨幅3.2%。与液体环氧树脂的强势表现相比,固体树脂受下游涂料行业低迷拖累,涨幅相对温和,但风电等新兴领域的需求支撑令市场在二季度末重拾升势。
1-3月价格从12600元/吨持续上涨至13000元/吨,涨幅3.2%。这一阶段主要受益于原料环氧氯丙烷(ECH)价格走强,1月ECH均价8876元/吨,3月升至9332元/吨,成本推动效应明显。
风电行业"抢装潮"带动环氧树脂固化剂需求,间接支撑固体树脂市场,风电领域需求占比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至30%。
4-5月价格回落至12700元/吨,主因传统涂料行业进入淡季,建筑涂料等下游采购量环比下降15%。
6月价格快速回升至13000元/吨,黄山地区固体树脂现货成交价一度触及13300元/吨,反映风电叶片等复合材料订单集中释放。
金红石钛白粉
2025年上半年,中国金红石型钛白粉市场呈现"冲高回落"走势,价格从1月的14244元/吨攀升至4月14863元/吨高点后快速回调,6月末收于13825元/吨,较年初下跌3.0%。行业分析显示,这一波动主要受原料成本驱动与下游需求疲软的双重影响,市场供需矛盾持续深化。
1-3月价格累计上涨4.2%(14244→14833元/吨),主要受钛矿、硫酸等原料价格强势推动。攀西地区钛精矿价格1-2月累计上涨100元/吨,硫酸法钛白粉生产成本增加约1000元/吨,龙头企业如山东东佳、龙佰集团连续三次发布调价函,累计涨幅达500-700元/吨。
春节前后企业集中检修导致供应收紧,行业开工率一度降至65%,进一步支撑价格上行。
4月价格触及14863元/吨年内高点后,5-6月累计下跌6.7%,6月末跌至13825元/吨。需求端疲软成为主因:房地产投资同比下滑10.4%,涂料行业采购量环比减少15%;出口市场受欧盟反倾销税(14.4-39.7%)压制,上半年出口量仅增长5%,远低于预期。
原料端支撑减弱,攀矿中小厂家钛精矿价格6月末较年初下跌270元/吨,硫酸价格二季度回落166元/吨,成本压力部分缓解。
总结:
2025年上半年,中国化工市场在“成本坍塌—需求疲软—产能过剩”的三重挤压下,经历了从暴涨到暴跌、从分化到趋同的深刻调整。无论是TMA的60%断崖式下跌,还是环氧氯丙烷的15%逆势上涨,均折射出行业在全球化退潮与绿色转型加速期的阵痛。展望下半年,随着新增产能逐步释放、终端需求边际改善,部分产品或迎来修复窗口,但产能结构性过剩与贸易壁垒加剧的矛盾仍将持续。如何在成本波动与需求升级间寻找平衡,将成为化工企业突破周期困局的关键。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