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3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3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军工材料行情回顾:
9份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4.80%),军工(申万)指数(-7.21%),跑赢行业2.42个百分点。
上证综指(+0.640%),深证成指(+6.54%),创业板指(+12.04%);
涨跌幅前三:超卓航科(+22.65%)、华秦科技(+9.529%)、中复神鹰(+8.58%);
涨跌幅后三:菲利华(-20.66%)、同益中(-18.87%)、佳驰科技(-15.66%)。
军工材料板块回顾及展望:
当前,已接近“十四五”尾声,复盘2025年前三季度军工材料板块行情,可以发现,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较年初上涨32.85%,涨幅虽领先于国防军工(申万)指数(+24.32%)和上证综指(+19.01%),但低于深证成指(+34.08%)和创业板指(+57.16%)的涨幅。此外,中航证券军工材料指数标的PE(TTM)较年初上涨了24.54%。
9月份,军工材料板块结束了连续四月增长的态势,主要是阅兵等热点事件催化逻辑翻篇,短期大涨后部分资金的获利了结,叠加中报业绩披露完毕,我们认为,行情或将在短期内进入稳定阶段。
进入10月,军工材料企业三季报业绩情况开始备受关注。从半年报情况来看,军工材料板块企业整体收入和利润均低于去年同期,但核心军工材料上市公司二季度业绩相较于一季度呈现向好增长趋势,板块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修复。
同时,我们对军工材料板块2025年四季度做出展望,随着2025年三季度的结束,军工材料企业过去交付的订单有望逐步回款,伴随多项合同的签订,一定程度上释放出基本面修复信号。随着“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开启,市场对新订单预期逐步增强,预期的逐步落地也将进一步对预期进行强化,这也将成为军工材料板块行情持续夯实基础,我们预计业绩将逐季度改善。此外,当前市场板块轮动较为频繁,主题性投资有望带动军工材料板块细分领域获得关注,尤其是“低空经济、商业航天、深海科技、大飞机、军贸、人工智能、核聚变”等大军工板块,正在给予军工材料企业的“军转民”提供更高的市场天花板和估值空间。
◆军工材料产业重要事件解读:
增材制造技术促进产业发展
丹麦技术大学研究团队首次利用3D打印技术和特殊几何结构设计,研制出一种全新的轻质燃料电池,首次达到航空航天应用所需的比功率指标,或将为航空航天绿色能源应用开辟新路径。
增材制造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形的前沿工艺,凭借其在轻量化高性能材料及结构一体化成形方面的优势,逐渐成为提升航空航天设计与制造能力的一项关键核心技术,为航空航天高性能零部件的设计与制造提供了新的工艺技术途径。此外,其所具备的加工周期短、材料利用率高、设计更自由等特征正能满足航空航天零件制造过程中快速、低成本需求,还能实现超规格、复杂结构件的制造。随着研发投入增加、技术成熟度提高和规模化应用扩大,增材制造技术的应用范围和竞争力也将持续增强。
2025军工材料行业判断展望:
今年以来,印巴冲突、伊以冲突等地缘政治冲突提高了市场对于军工行业以及军贸市场的关注度,刺激行情的提升,带动军工材料板块以及具有军贸业务的相关企业行情修复,对军工材料行业有如下判断:
1、军工材料行业或逐步复苏。
2025年是“十四五”的收尾之年,军工行业需求有望在2025年得到集中释放。军工材料作为军工行业的物质基础,在行业拐点到来之际,上游企业将充分受益,行业的确定性正在不断恢复。
2、降价背后低成本与高可靠之间的博弈取舍。
军品降价是需求放量与生产规模上台阶的客观规律,也是提升军费使用效率,国家低成本采购要求下必然结果。但在当前需求波动的环境下,降价与产品可靠性之间一定程度形成了掣肘之势,因此基于军工安全性要求的考虑下,我们认为,在需求未有大幅改善的情况下,持续的大幅度下降是不可持续的,也是不符合工业品生产规律的。而随着行业需求的修复,以量换价是军工材料行业成熟的重要表现。
3、多流水带来的新机遇。
从军品采购的角度来看,军队反腐力度不断加大,一些存在违规行为的军工供应商被处罚,暂停业务。尤其是对于一些单流水环节,断链风险暴露。因此我们认为,产业链重塑整合、多流水发展趋势将愈加明显;从军工生产企业的角度来看,当下环境,军工公司正不断避免对单一业务领域、单一客户、单一型号装备的依赖,降低客户集中风险,防止某一业务暂停对企业经营业绩的影响。综合来看,我们认为,未来军品渠道优势将逐渐弱化,产品的成本、技术、质量等优势将成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而随着渠道壁垒的放开,对于一些产品优质的供应企业,正迎来新的增长机遇。
4、材料多功能性要求日益提升,复合材料应重点关注。
目前在武器装备性能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对材料的要求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一点特性,对材料的多功能性要求不断提升。而复合材料在多功能性材料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材料性能方面,还在于其可复合多功能性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未来武器装备的复材应用比重有望持续提升。
5、增材制造、特种加工等材料制造新工艺迎来快速发展
在军工应用上,3D打印增材制造的应用拓展进入到了快速发展阶段,正从以往的快速原型件向实际的轻量化、定制化零部件的批产应用发展。同时以超卓航科为首,增材制造维护和修复领域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此外,一些新的材料特种加工工艺,如纳米技术、等离子体喷涂、熔融沉积等,随着对武器装备材料性能要求的不断提升,也有望得到更多的应用与发展。
6、高端材料的新增“民用”市场开始带来第二曲线动力
高端材料“民用”市场给企业带来第二增长动力。除去军品方面的快速增长,材料技术的成熟也给行业带来了广阔的“民用”市场,为相关领域带来第二增长动力,如碳纤维在风电、氢能储存等新能源领域展现出了良好的前景;高温合金方面,随着技术的成熟,燃气轮机上,也有望给高温合金市场再添发展动能。
(1)低空经济为复合材料带来发展机遇。低空经济产业在2024年得到了市场充分的重视,无论是作为低空经济主导产业的无人机,还是成为低空经济重要载体的eVTOL,对机体轻质化、小型化、高性能具有较高要求,因此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应用需求迎来可广阔的市场空间。
(2)“大飞机”国产替代市场广阔。截至2025年6月16日,C919累计交付20架。当前,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除美国以外的最大的民用飞机市场,未来,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大型客机机体结构价值量占比在30%-35%,未来20年市场规模在3万亿以上,其中主要是机体材料。目前C919的机体材料仍然主要来自进口,而在国产替代的环境下,国内材料供应商将充分受益于民机的广阔市场。
(3)商业航天即将进入高速发展期,带动新型热防护材料、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发展。商业航天作为空天信息产业与太空经济的核心基础,已经开始进入基础设施建设,探索应用需求阶段。2025年,伴随多款商业火箭新型号计划完成首飞,巨型卫星互联网星座建设有望提速,商业航天有望进入发展快速成长期,进而带动火箭制造环节新材料与新工艺的应用变革,例如,经济性作为商业航天的核心问题,可复用火箭作为实现低成本发射的技术应用之一,对材料提出了较高要求,可关注新型热防护材料等方向;同时,国内外企业竞相抢占有限的空天资源,根据国际电信联盟(ITU)的规则,星座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组网,这意味着在短时间内或将发射大量卫星,这就需要更大载荷的火箭,而火箭载荷的提升依赖于发动机推重比的提升,从而推动了耐高温、高导热等材料的发展。
(4)机器人开年即火热,高强轻质化新材料发展或将提速。人形机器人作为2025年开年最热门领域之一,是集人工智能、高端制造、新材料等先进技术为一体的颠覆性产品。在人形机器人制造过程中,AI作为其大脑起到识别判断信息的作用,材料则支撑起了机器人的整个“躯体”,是人形机器人的物质基础,需要根据机器人的功能实现、应用场景等进行选择,其中高强度耐腐蚀的钛合金,轻量化高性能PEEK材料、碳纤维复合材料等新材料得到了广泛应用,随着人形机器人产业的成熟及应用,相关新材料也将迎来成长期。
◆建议关注:
光威复材、中复神鹰、中简科技、佳力奇(碳纤维复合材料);抚顺特钢、钢研高纳、航材股份(高温合金);西部超导、宝钛股份、西部材料、金天钛业(钛合金);铂力特、超卓航科(增材制造);华秦科技、佳驰科技(隐身材料);北摩高科(碳碳复材);钢研纳克(材料检测)。
风险提示:
①原材料价格波动,导致成本升高;
②军品降价对企业毛利率影响;
③宏观经济波动,对民品业务造成冲击;
④军品采购不及预期。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