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1958年3月,朱德委员长视察冶金部有色金属研究院的10公斤海绵钛扩大试验场时说:“钛这种金属十分重要”。
①、1954年至1958年的研制阶段:1955年11月在重工业部有色金属综合研究所(现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前身)用镁还原法试制成功纯度为99.3%的海绵钛;
②、1959年至1964年是海绵钛工业化阶段:抚顺铝厂钛生产车间于1959年3月投产,当年只生产了8吨。1960年沈阳苏家屯加工厂建成我国第一个钛材加工车间,使当时飞机等军工产品试用钛材有了可能;
③、1964年至1971年钛初步发展阶段:1964年在贵州筹建遵义钛厂,陕西筹建我国第一个稀有金属材料专业厂(现宝钛集团)。1970年9月,遵义钛厂生产出第一炉海绵钛。期间先后形成6个海绵钛厂,产量由1961年的54吨增加到1971年的1224吨,钛材由1964年的不到2吨增加到1971年的280吨;
④、1972年至1977年为徘徊阶段:文革带来的危害很大,1976年至1977年全国年产钛已下降到不足600吨,钛生产逐渐处于无人过问状态(同步发展的日本、美国已经把中国钛工业甩在了后面);
⑤、1977年至2000年为钛工艺发展成熟期:海绵钛遵义钛厂为主,钛加工以现宝钛集团为主,工艺逐步完善,科研院所与企业共同展开技术攻关科学试验。洲际导弹发射、核潜艇下海都有钛工业的贡献。但,总体来讲钛的推广应用还很狭窄。
(以上资料摘要来源于《我国海绵钛产业发展的前世今生》作者潘廷祥)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