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
在“十四五”期间国防装备现代化加速推进、陆军装备轻量化/高强度化转型以及军贸出口持续高增长的共同驱动下,钛合金(及钛材)作为核心结构材料,叠加锗、钴、锑、镍、铜等小金属在军工电子、高温合金、阻燃材料等领域的不可替代作用,相关产业链正迎来“需求爆发”与“国产替代”叠加的历史性机遇期。
一、军工装备升级催生钛合金需求
钛合金凭借其低密度(4.5g/cm³,约为钢的57%)、高比强度(抗拉强度超1000MPa)、优异的耐腐蚀性及耐高低温性能,已成为航空、航天、舰船及地面装备的关键材料。在陆军领域,钛合金的应用正从非承力部件向主承力结构扩展,特别是在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迫击炮等装备上的需求显著提升。
1.坦克装甲车辆:钛合金替代钢材成趋势
当前,中国陆军主力坦克包括96式、99式等,部分早期型号(如59式改进型)服役已近30年。依据《新时代的中国国防》白皮书,“十四五”期间陆军将着力实现机械化、信息化、智能化转型,主战装备更新换代是核心任务。
传统钢质装甲重量占比过高(如99式坦克全重约58吨),钛合金的应用可有效减重15%-20%,显著提升机动性。钛合金与陶瓷复合装甲在性能上可等效替代部分贫铀装甲,成本更低且无辐射风险。目前,车体框架、炮塔座圈、悬挂系统(如扭力轴)、发动机舱散热结构等关键部位已开始批量采用钛合金。
2.迫击炮:轻量化推动钛合金刚需
迫击炮作为步兵伴随火力,对快速部署和隐蔽性要求极高。传统钢质/铸铁身管重量占全炮比例超过40%,而钛合金身管可实现30%-40%的减重,同时提升耐烧蚀性能。据2023年珠海航展披露,中国新型120mm迫击炮采用钛合金身管与碳纤维护木组合方案,单炮重量由35kg大幅降至22kg,单兵即可背负2门作战,极大增强了班组火力密度。
二、军贸出口高景气拉动应用
中国军贸已由援助模式转向市场化竞争,2020-2023年间出口额年均增速达18%。其中,陆军装备(坦克、步战车、火炮)凭借突出的性价比(价格约为美俄同类产品的60%-70%)成为出口主力。
1.中国VT-4主战坦克(外贸型)已成功出口泰国、尼日利亚、巴基斯坦等国。2023年泰国追加订购10辆(单价约500万美元)。VT-4的车体框架、炮塔连接部件等已批量应用钛合金,单车用量约2-3吨。
2.中国PLZ-52自行榴弹炮(出口沙特、阿尔及利亚)、SH-15卡车炮(出口阿联酋)已实现炮塔、底盘及火控系统整体出口模式。其中,钛合金制造的炮塔散热结构、红外组件火药燃气调节阀等已成为标配。
三、核心受益方向
1.西部超导(688122):国内高端钛合金领域的绝对龙头,军品业务占比超90%(陆军装备钛合金订单占其军品约40%),深度服务于国内十大军工集团。
2.宝钛股份(600456):代表国家队的钛产业全链条企业(覆盖海绵钛、钛锭、钛材),其研发的坦克/装甲车用钛合金材料已通过特定型号装备的定型试验。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