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绵钛市场价格

查看更多

今日价格50000元/吨报价日期:2025-08-02

近半年

52000

44500

近1年

52000

44500

近3年

75000

44500

近6年

80000

44500

近10年

80000

41000

钛原材料价格走势图

查看更多

品名
牌号
规格
今日价格

查看更多

全球供应链五大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5-07-24来源:财经杂志阅读量:15

640.jpg

今年的链博会上,欧洲航空制造企业空客联合10家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参展。摄影/江玮

主要经济体供应链相关政策直接关系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与调整,对供应链安全运转的影响越来越大

文|《财经》记者 江玮

编辑|苏琦

        钛是一种银白色的过渡金属,它的强度与钢相当,重量却比钢轻了近一半,飞机上的关键部位都有它的身影。

       在7月16日至20日举行的第三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期间,宝钛作为空客供应链条上的上游航空原材料供应商参展。宝钛工作人员对《财经》介绍,宝钛与空客的合作始于2002年,成为空客的供应商有力地提升了企业品牌形象,推动了市场拓展和产业发展;与国际标准接轨,也促进了宝钛产品质量提升和成本管控。在宝钛展台的企业介绍里特别提到,宝钛是中国唯一通过空客、赛峰、庞巴迪等航空企业认证的钛生产企业。

       今年的链博会上,首次参展的欧洲航空制造企业空客联合10家供应链上中下游企业,呈现了从上游原材料供应、中游制造及装备到下游应用的大飞机产业链全貌;美国科技公司苹果第三次携手中国供应商展示智能制造与绿色制造最新技术;22家湖北科创企业勾勒人形机器人产业链;中国新能源创新科技公司宁德时代讲述了中国从“世界工厂”到“技术输出国”的转变……据链博会主办方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统计,今年中外参展企业和机构达到1200家,境外参展商占比逐年攀升,已经从第一届的26%上升至本届的35%。

       “经济全球化进入新阶段,企业合作已经从产品和技术层面转向供应链层面,任何一件好产品的背后都有一条高效可靠的供应链在支撑。”7月20日,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在链博会闭幕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促进因素多于促退因素

       贸促会在链博会期间发布的2025版《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加速重构,分工格局、规则体系、竞争方式发生深刻变革,特别是2025年以来,以世界贸易组织(WTO)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遭受更大挑战,个别经济体出台的部分供应链政策排他主义倾向明显,但整体来看,全球供应链合作大于分歧,促进因素多于促退因素。

       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国际投资研究部副主任兼国际贸易研究部负责人李媛对《财经》表示,全球供应链促进体系在过去一年的最新态势呈现出五个特点:一是全球基础设施联通水平持续提高;二是国际经贸规则侧重全球供应链包容发展;三是主要经济体注重提升自身的供应链韧性水平;四是技术创新对全球供应链的驱动作用越发显著;五是全球金融服务普惠性提升。

       李媛进一步分析说,基础设施方面,全球海运互联互通水平波动回升,铁路、航空、管道运输能力稳步增强,“全球南方”国家加快布局铁路、港口、机场等传统基础设施建设,以及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为全球供应链安全运行奠定坚实外部硬件基础。

       在国际经贸规则领域,WTO新议题聚焦促进发展中国家融入全球供应链,新签多双边贸易协定多由发展中国家主导或参与,并高度重视创新、绿色和中小企业发展,为抵御贸易保护主义冲击、降低贸易投资成本提供了制度保障。

       李媛参与撰写的供应链促进报告显示,主要经济体供应链相关政策直接关系全球供应链的布局与调整,对供应链安全运转的影响越来越大。主要经济体通过颁布行政令、制定年度发展计划、出台政策性文件等方式,确定增强本国供应链韧性和安全的重点发展领域与方向。但部分政策存在保护主义、内顾主义倾向,不利于全球供应链合作。比如,美国对全球商品征收所谓“对等关税”,欧盟在关键原材料领域设定本土替代目标。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加速演进,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全球供应链数字化、绿色转型的能力不断提升。“增强现实、生成式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不断发展成熟,碳捕集与封存、智能电网等绿色低碳技术加快推广应用,推动全球供应链进入数智化、绿色化的发展新阶段。”李媛说。

       高效的金融服务能够有效缓解供应链上企业的融资难题,帮助企业更好地识别和管理供应链风险,降低运行成本。李媛表示,国际金融机构出台多项举措支持发展中国家融资并开发了监测与管理平台,供应链金融业务进一步弥合中小微企业贸易融资缺口,有效保障全球供应链安全稳定。

       与《全球供应链促进报告》同期发布的供应链指数矩阵通过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和韧性指数对从2018年至2014年的全球供应链变化趋势进行追踪。结果发现,促进指数、连接指数、创新指数的年均增速高于韧性指数。供应链韧性从2022年开始连续两年出现下降,虽然在2024年有所上升,但仍未恢复到2021年的水平。

       “供应链恢复能力、供应链预防能力指标对韧性指数上升的拉动作用,难以抵消供应链抵御能力指标产生的拖累作用,这使得韧性指数出现波动下降趋势,而供应链抵御能力指标下降的原因则在于多元化程度的不足。”李媛指出。

       确定性答案与扰乱因素

       尽管中美经贸关系充满不确定性,但中美之间依然在产业链和供应链展开了密切合作。据贸促会统计,本次参展的美国企业和机构数量比上届增长15%,继续位列境外参展商数量之首。美国人工智能芯片供应商英伟达今年首次参展,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在链博会期间称赞“中国供应链是一个奇迹”。

640_1.jpg

首次参展链博会的英伟达展台。摄影/江玮

       特斯拉则已经是连续第三年参展,这家总部位于美国的企业在链博会展台的一块展板写道:“世界标杆,中国智造,特斯拉和中国供应链伙伴一起打造世界级产品。”上海超级工厂是特斯拉重要的生产基地,为特斯拉全球产能贡献了将近一半的份额,除了在国内销售,还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和欧洲国家。

640_2.jpg

特斯拉展出的二代人形机器人。摄影/江玮

       特斯拉工作人员对《财经》表示,特斯拉此次展出的两款热销车型Model 3和Model Y都来自上海超级工厂,国产化率达到了95%以上,400多家本土一级供应商构成了特斯拉的供应链生态系统,其中有超过60家供应商已进入特斯拉全球供应链体系。

       一个身高一米七的人形机器人站立在展台橱窗里。这是特斯拉推出的二代机器人,与去年展出的一代机器人相比,它的行走速度提升了30%,十个手指“进化”出感知和触觉,既可轻握脆弱的鸡蛋,也可搬运沉重的箱子。二代机器人还开始在特斯拉工厂尝试做一些实用的工作,借助视觉神经网络,模仿人类操作进行电池分拣训练。

       据介绍,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搭载的是与车辆同源的AI技术,机器人与车在很多技术和零部件方面是共用的。“特斯拉不仅是一家电动车公司,还是一家人工智能和机器人公司。”特斯拉展台在醒目的位置打出了这一口号。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李兴乾表示,中美产业链供应链合作是大局和方向。当前国际经贸关系极其复杂严峻,充满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本届链博会至少提供了三个确定性答案:中国是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重要环节;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融合,是各国工商界普遍共识;中国将长期成为外资企业投资兴业的沃土。

       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技术和物流司贸易便利化负责人保罗·汉森在出席链博会期间指出,在供应链正常运转时人们通常注意不到,但当供应链被干扰无法正常运转时,人们才会意识到供应链在发挥作用。

       “对供应链造成干扰的有很多因素,不仅是关税,还有环境、疫情、冲突等等。这些只有我们共同努力才能解决,这是为何多边合作如此重要的原因……中国在供应链和制造业方面处于全球领先地位,中国在这一领域发挥积极作用至关重要。”汉森对《财经》说。

       一位参展企业负责人对《财经》表示,自美国总统特朗普重返白宫宣布一系列关税举措之后,由于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关税成本,他的公司暂停了对美国发货,所幸客户还有一些库存可以使用。他和客户如今都寄希望于中美贸易谈判能够达成好的结果。

       关税之外,地缘政治和保护主义也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高伟绅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大中华区反垄断业务主管柏勇谈及,在代表中国企业“走出去”的过程中,他们观察到欧美政府在反垄断执法的过程中掺杂了地缘政治、保护主义的考量,比如它们不承认中国企业是基于效率、基于创新,而仅认为中国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补贴,但事实上欧美政府也在提供补贴。在反垄断法执法过程中对中国企业的不公平对待会影响整个投资的积极性,因为它增加了不确定性,进而影响了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

       “如果更严格的审查是基于破坏竞争行为或者是扭曲市场竞争的行为,我们是欢迎的。不欢迎的是,在审查的过程中掺杂过多的地缘政治或者是保护主义。”柏勇对《财经》表示。

       在欧盟委员会2024年批准的海尔对开利公司商用制冷业务的收购案中,柏勇所在律所为海尔提供了法律服务。根据欧盟从2023年开始实施的《外国补贴条例》(FSR),海尔作为一家非欧盟企业需要向欧盟委员会申报此次交易。

       “中国企业面临的监管过程非常艰难,但海尔最后还是成功了。对于欧委会的担忧和误解,我们做了很多解释工作。”柏勇说。这是欧盟《外国补贴条例》生效以来,中国企业向欧盟委员会提交FSR收购申报的第一个成功案例。

免责声明:钛谷交易网发布的原创及转载内容,仅供客户参考,不作为决策建议。原创内容版权归钛谷交易网所有,转载需取得钛谷交易网书面授权,且钛谷交易网保留对任何侵权行为和有悖原创内容原意的引用行为进行追究的权利。转载内容来源于网络,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方便学习与交流,并不代表钛谷交易网赞同其观点及对其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商家入驻

消息

购物车

官方客服

公众号